从管理出品质,从管理出效益,实行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的管理。
江苏宿迁:让市民拥有更多的绿色福祉
一直以来,良好的生态是宿迁最宝贵的城市资源、最珍贵的城市名片。而民生园林建设无疑是这张名片上一抹夺目的亮色。
提升改造街头绿地、开放单位庭院、构建城市慢行系统、打造落叶落英景观、推广应用乡土适生树种、实施招鸟引鸟工程……近年来,宿迁深入推进“找短板、补短板、强短板”工作,瞄准建设“江苏生态大公园”目标,按照“生态、精致、时尚,充满人文关怀”的城市建设定位,不断补齐、拉长民生园林建设滞后的短板,全力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,让市民拥有更多的绿色福祉。
功能提升以人为本
地级宿迁市建市以来,城市绿量显著增加,绿化品质不断提升,景观特色更加鲜明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城市园林绿化在便民服务方面还有所欠缺,部分公共绿地较为封闭,可进入性不够,看得见、进不了,服务功能亟待提升。
以人为本是宿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为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宿迁按照居民出行“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”和“人能进得去,有一定活动场地,具备一定服务功能”的要求,加快“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”规划建设,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,全市实现新、改建民生街头绿地和小游园100余处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街头游园绿地提升改造中,合理布置慢行绿道、健身娱乐场地,提升公共绿地的可进入性;设置人性化座椅、垃圾箱等功能性设施,做到美观与功能相统一,丰富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。
截至目前,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、绿地率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.93%、39.97%和15.27平方米,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位居全省第六。“城在景中,家在园中。”如今,漫步城区的大街小巷,犹如置身一幅唯美的画卷,人们梦寐以求的园林式生活正在变为现实。
庭院开放共享绿色
“以前有围墙挡着,总觉得这些机关单位很神秘。现在围墙没了,院内绿地成了公共绿地,市民又多了休闲新去处。”机关单位庭院对外开放,让周边居民颇为欣喜。
变“庭院深深”为“市民共享”,正是民生园林建设的生动缩影。本着“绿色、共享、便民、协调”的原则,宿迁在全省率先拆除机关单位围墙,开展单位庭院开放式改造,实现庭院内部绿化、道路、设施公开化,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。
在具体工作中,宿迁坚持民生导向,围绕周边市民的日常活动需求,将单位庭院绿地与城市绿地进行有机串联,融合周边区域建筑、景观,合理配置椅凳、健身器材、垃圾箱等服务设施,为群众游憩健身免费提供开阔的活动场地。目前,全市完成庭院开放式改造的单位达33家,突出功能性、文化性、景观性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逐步形成。
贴近民生,更凸显特色,城市街景的营造同样赢得市民点赞。改造的单位庭院按照一条“绿轴”贯穿整个景观空间的设计思路,进行统一规划设计,打造风格统一、各具特色的开放绿地。市区的骨科医院庭院通过保留门卫房、围墙墙基的原始风貌,并在门卫房墙面装饰“清清骆马湖”音乐浮雕,营造属于城市独有的大院文化印记。
创新理念擦亮品牌
宿迁民生园林品牌的擦亮,得益于创新理念的引领。
近年来,宿迁在规划设计上坚持理念创新,深入贯彻落实园林绿化“333”工作法,相继出台具美审查导则及相关绿化设计导则,开展高起点、高品位、高标准规划设计,为全面打造生态优良、景观优美、具有文化内涵、可持续发展的宿迁新园林建设提供技术保障。
不止于此,宿迁还通过整合城市水系、公园、广场等游憩空间,贯通全长22.9公里的环古黄河绿道,构建了迎宾大道、人民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路绿道系统;广泛栽植枇杷、柿树等浆果类树种,设置人工鸟巢、喂食器,相继打造了市民广场鸽舍、千鸟园广场鸽舍,进一步营造了城市生态群落;精心营造落叶落英景观、精塑彩色城市……随着一系列创新实践的推行,宿迁民生园林品牌影响力得以不断彰显。
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将继续实施民生园林扩量提质工程,精心编排10家单位庭院、21项“公园广场+”专项工程、30处街头绿地与民生小游园项目,加快项目建设进度,让民生园林建设惠及更多群众。